n121222

标签: 科技业

科技行业裁员潮涌:2025年已裁减超过10万个工作岗位

科技行业裁员潮涌:2025年已裁减超过10万个工作岗位

科技行业裁员潮涌:2025年已裁减超过10万个工作岗位正如弗兰克·赫伯特在《沙丘》中所写,“人类曾经将自己的思维转移到机器上,希望以此获得自由。但这只会让其他拥有机器的人奴役他们。”现在已经进入下半年,科技行业的裁员人数已飙升至10万以上。《桥纪事报》(BridgeChronicle)整理了一份迄今为止科技公司最引人注目的大规模裁员公告清单,预计裁员规模将在2025年底触底。到目前为止,英特尔似乎正在实施今年最激进的裁员计划。这家美国芯片制造商最近宣布裁员2.4万人,预计近期还会有更多裁员。到2025年底,芯片巨头预计将在全球范围内裁掉7.5万名核心员工。该公司处境岌岌可危,面临着PCCPU销量持续下滑以及战略转向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商业模式的双重压力。人工智能技术也是微软大幅裁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家总部位于雷德蒙德的公司迄今已裁员1.5万名,影响到云计算、游戏和硬件等多个部门。在最近披露的公司备忘录中,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试图用复杂的公司术语来解决“痛苦的”裁员问题,这些术语听起来就像是直接出自一个无情(和无脑)的聊天机器人。有传言称纳德拉对GenAI非常痴迷,据报道他将Copilot用于个人和工作用途。鉴于微软强劲的财务表现和缺乏任何财务相关问题,其最近裁员的合理性尤其难以辩解。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包括Meta、Google、亚马逊和思科——也已经解雇或正在解雇数千名员工,重新分配资金以构建更新、更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并在人工智能可能因自身压力而崩溃之前利用代理人工智能的炒作。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商业化资金投入并非导致裁员持续发生的唯一因素。几年前,大型科技公司在疫情期间大举招聘,押注远程办公热潮和科技产品需求激增——但这些趋势从未完全实现。大量臃肿的员工队伍正在被裁减。此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以及围绕特朗普时代关税的持续不确定性,正在威胁未来的收入前景,并促使企业采取进一步的成本削减措施。在日本的企业文化中,CEO们通常需要大幅减薪以避免裁员。任天堂前总裁兼CEO岩田聪曾说过,解雇员工是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士气。
今年科技行业已有10万多人丢了饭碗,英特尔裁得最狠

今年科技行业已有10万多人丢了饭碗,英特尔裁得最狠

今年科技行业已有10万多人丢了饭碗,英特尔裁得最狠科技行业因大型科技公司的一系列裁员而动荡不安,据TheBridgeChronicle统计,到目前为止今年已有超过10万名科技从业者遭到裁员。其中,英特尔成为裁员的“领头羊”,在全球范围内削减了超过1.2万个岗位。微软紧随其后,从云计算、游戏(包括游戏工作室)到硬件等多个部门,共计裁掉了1万名员工。与此同时,尽管在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布局并快速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但Meta仍裁掉约8000名员工。此外,亚马逊、谷歌、Salesforce和思科等科技巨头也纷纷受到裁员潮的冲击。自2024年8月发布糟糕的财务报告后,外界就预计英特尔将进行裁员。IT之家注意到,新任CEO陈立武于2025年4月宣布了20%的员工裁减计划,并在6月砍掉了整个汽车芯片部门。此外,英特尔还减少了其俄勒冈工厂的员工数量,且有消息称未来几周还会有更多裁员计划。然而,其他裁员数千人的公司并非因为财务表现不佳,而是由于优先事项和技术的转变,促使它们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人工智能(AI)是目前最大的颠覆性因素,许多机构纷纷转向自动化以减少人力成本。包括Anthropic的DarioAmodei和福特的JimFarley在内的多位CEO警告称,人工智能可能会对美国的白领阶层造成毁灭性打击。不过,英伟达的黄仁勋则认为,这最终取决于人类的创造力。报道还指出,科技公司在全球疫情期间及疫情后大量招聘远程办公人员,原本是为隔离期间推动的业务增长做准备,但随着世界重新开放,这些预期的收益并未实现,导致员工过剩,许多岗位和任务出现冗余。除了内部因素外,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也给科技公司带来了诸多挑战。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不同行业中引发了冲击波,科技公司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